Monday, January 8, 2007

讀史筆記——晉世家

史記中,晉的歷史是從“楓葉封弟”的故事開始的,“楓葉封弟”的故事真實性幾何,周公是否涉及其中,引發過不少人關注,不論他們研究的結果如何,晉朝之歷史始于斯大概是沒錯的。

1. 晉與曲沃之爭,從桓叔受封于曲沃開始,就已經種下了內亂的禍根,此即所謂“末大于本而得民心”,其“不亂何待”?經桓叔、庒伯、武公三代人的努力,曲沃終代晉為侯。

2. 自晉獻公誅群公子以來,王侯貴族的實力一直受到削弱,“故晉大夫多用異姓,得因材器使”,相比其他侯國為優(錢穆語),這可能也是晉能夠在較長時間內保持霸主地位的原因之一。不過也正是因為如此,晉的王室一直積弱,臣僚地位逐漸上升,以致最后出現三家分晉的悲劇局面。

3. 晉獻公子申生、重耳、夷吾皆有賢行。觀太子申生之言行,實在不愧“有賢”二字,惜乎其為后宮所害,而至自殺收場;縱觀晉文公重耳之言行舉止及其為君表現, 已經可謂明君,當然不愧“賢能”之稱;但反觀夷吾之言行,在外背秦,在內欺臣,恩將仇報,寡仁失義,他實在愧對“有賢”二字,把他和申生、重耳并列實在高擡了他。

4. 晉文公重耳在外漂泊19年,終至歸國為君修政,實屬不易!然“天之將降大任于斯人者”,“必先苦其心志……”,重耳歸政之后,晉人歸附,擊敗強楚,稱霸中原,其19年的流亡生涯閱歷功不可沒。

5. 晉文公即位行賞不及介子推,介子推“亦不言祿,祿亦不及”,有功而不言祿,亦不張揚求顯,與其母皆入山為隱,真隱者也!

6. 晉楚城濮之戰,晉焚楚軍,文公猶嘆,只因“子玉猶在”;至楚成王讓責子玉,子玉自殺,文公乃喜,因“晉擊其外,楚誅其內,內外相應”也。觀此片段,不能不服晉文為君之過人之處。惜乎其子襄公沒有學到乃父此着,虜秦三將卻受秦女之騙而放虎歸山。可喜的是,后來荀林父軍敗當誅,隨會提及當年晉文公之故事,說晉景公勿助楚殺仇,保全了荀林父。

7. 祁傒向晉悼公舉薦解狐、祁武,“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隱子”,真可謂公矣!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