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又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品种的自然延续确实没错。然而,我们也知道在生物学上,还存在着“基因突变”,在品种自然延续的主轴之下,发生个别突变也在所难免。其实,所谓的“龙生龙,凤生凤”和过去的“血统论”息息相关,给王室贵族以借口,也被用以为统治阶级统治的合法性辩护。虽然这种理论早已被陈胜的言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所推翻,但是所谓的“皇朝正统论”还是经常被利用。说得远了,这些和我今天想写的东西没有很大的关系,就不具体去扯了。
其实,在中国的传说中,“龙生龙”的说法也站不住脚,传说龙有九子,但是龙的儿子都不像龙,兄弟间也互不相同,各有各的性格和爱好,因之它们的形象也就被按照各自的喜好安放在不同的地方。作为龙的传人,当然要对龙有所了解,对龙的儿子是不是也该有所了解呢?龙之九子是什么,说法各有不同。在这里,我就不把范围囿于“龙有九子”,而是把龙的儿子都一起罗列出来,龙就不能有多过9个的儿子?龙的儿子遍布中华各处古迹,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扫扫盲,以后跟朋友出去旅游,也许还可以在朋友面前显露一下你“渊博”的知识。
1. 赑屃(bì xì),形似龟,好负重,在各地的宫殿、祠堂、陵墓中均可见到其背负石碑的样子。在龙子的各类说法中赑屃一般都排在九子之首。记住下次看到碑座下的赑屃,可千万别再说那是乌龟^_^
2. 螭吻(chī wěn),也作鸱吻,最喜欢东张西望,经常装饰在建筑物的屋脊上,做张口吞脊状,并有一剑以固定之。
3. 饕餮(tāo,tiè),非常贪吃,经常被装饰于鼎的盖子上。今人形容贪吃之人为“饕餮之客”。此外,因饕餮能吃又能喝,它也常被雕刻在大桥桥梁外侧正中,用以防止大水将桥淹没。
4. 睚眦(yá zì),性情凶残易怒,嗜杀喜斗,喜血腥之气,常饰于兵器、刀环、剑柄,用以加强杀气。成语“睚眦必报”所讲即为此物。
5. 狴犴(bì àn),生性威猛,最憎恶犯罪的人,因此常饰于监狱的门楣上,因其形状似虎,所以民间又有虎头牢的说法。后人也常以“狴犴”作牢狱的代称。
6. 狻猊(suān ní),长得像狮子,生性喜欢庙堂里的袅袅青烟和晨钟暮鼓,于是就成了佛座和香炉的装饰物。
7. 趴蝮(bà xià),最喜水,常饰于石桥桥头、桥身以及桥栏杆的顶端。
8. 椒图,也作椒涂,性情温顺,形似螺蚌,好闭口,最反感别人进入它的巢穴,因而人们常将其形象雕在大门的铺首上,或刻画在门板上。
9. 蒲牢,喜好音乐,也喜欢吼叫,古代乐器编钟顶上就用它来装饰,寺庙大钟上的钟钮上也可见到它的身影。据说蒲牢生活在海边,平时最怕的是鲸鱼,每每遇到鲸鱼袭击时,蒲牢就大叫不止。于是人们就将其形象置于钟上,并将撞钟的长木雕成鲸鱼状,以其撞钟,使之“响入云霄”且“专声独远”。
10. 貔貅(pí xiū),大嘴无肛,只进不出,是中国传统的招财神兽。赌场摆放一只玉貔貅,寓意嘴大吃四方,只挣不赔。
11. 嘲风,喜好冒险,因而人铸其像,置于殿角。
12. 囚牛,性喜音乐,与蒲牢不同的是,其形多为胡琴琴杆上端的刻像。
13. 螭首,嘴大,肚子里能盛非常多的水,所以多用于装饰建筑物的排水口。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