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28, 2008

欠债还钱

隔壁的马来人似乎曾找“大耳窿”借过高利贷,近日有人在楼梯口注明“某某某,什么住家号码,欠债还钱,致电什么号码”云云,标的地方还不少,不过那些马来人早已搬走,把屋子租给别人了,还好这些要债的家伙没有采取什么过激行为,其他常有耳闻的泼漆、锁门、砸东西等等恶劣行为没有在隔壁上演。

所谓“大耳窿”,就是放高利贷者的俗称。“大耳窿”的由来——原来开阜初,香港洋人印(度)人大集会,而放高利贷的多数是“白头摩罗”,那些“摩罗差”戴白头巾,所以人人都称他们做“白头摩罗”。白 头摩罗扮相古怪,爱戴一只大如铜元的耳环,所以耳朵要穿个耳洞,耳垂吃重下垂使耳洞看起来很大,港人觉得可憎,就有人将这耳洞和债务的无底洞联想到一起, 而创出“大耳窿”的叫法。不过,另有一说法,当时放高利贷,都系放小额款项如三几毫纸畀劳苦大众,为使人们知道他们有钱借,就将一个银元塞进耳的耳窿,作为记 号,令人认得,因此俗称“大耳窿”。

其实,如果不是走投无路或者急需救急,一般人是不会去找“大耳窿”借钱的,这些借高利贷的人本身的还贷能力就颇受怀疑,更何况借的还是高利贷,所以说“大耳窿”放债其实风险也很高,再加上放高利贷又是非法的,在借贷者无力还钱玩失踪的时候,通常都会选择搬家玩失踪,“大耳窿”追债找不到人,似乎也只能采取种种黑社会讨债手段——涂鸦“欠债还钱”、泼漆、锁门、砸东西等等接踵而至。因为“大耳窿”只认地址,不管借贷者是否还住在其中,这样子可苦了那些无辜的邻居或者新住户们。话说回来,其实如果能够找到借贷者本人的话,相信他们也不愿意这样子做,问题就在于找不到借贷者,他们也急啊!所以说,出现“大耳窿”以及种种恶劣讨债状况,有其根本的社会原因,单纯从制止“大耳窿”这一方面下手很难彻底根治这个社会问题。新加坡还需努力啊!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