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中国2007年春运正式开始。
在不了解中国大陆情况的外国人脑海中,根本不可能有“春运”这个词汇,他们无从了解也无法理解这种现象。因为春运是中国大陆特有的一种现象,是中国大陆在农历春节前后发生的一种大规模的高交通运输压力的现象。
春运期间客流量非常大,近10年来,每年的春运的客流量都在10亿人次以上,而且逐年上升。春运一般发生在春节节前15天及节后25天左右,因此每年春运约40天。一般意义上的春运,是指中国大陆的城际交通,不包括中国大陆与香港和澳门之间的交通以及国际交通。口语中的“春运”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春节前后的运输现象,二是“春运期间”的简称。春运规模非常之大,以致中国大陆交通难以承受,为了解决春运问题,政府每年都要提前部署,但目前仍很难缓解春运压力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
春运的产生主要源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及社会人力大量流动的情况。在中国,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是一年的开始,无论离家人有多远,一般人都会尽量在除夕之际与家人团聚,共度新春。自改革开放以后,政府开始鼓励自主就业,并且人员的流动限制也开始松动。因此有非常多的人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到经济较发达地区就业,造成了人口的大量流动。这些离开家乡到外地就业的人员在春节前后集中返乡过年,即成为春运运输的主要人群。此外,这段时间是中国高等院校寒假假期,多数学校在春节前两到三周开始放假,在正月十五左右开学,因此在外地就读的返家学生构成了春运运输的另一主要人群。同时,春节期间也是一年中的几个长假之一,部分人会选择在春节期间去旅游,运输旅游人群虽然跟春运尖锋时间不同,但也加重了运输系统的压力。
春运期间,不仅给中国大陆运输系统带来很大的压力,同时也伴生了不少其他问题。因为车票难求引发的问题就包括车票价格问题(值得庆幸的是,2007年铁道部宣布火车票价不再上浮,此举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兜售假车票欺诈问题,“黄牛”牟利问题(“黄牛”是人们对票贩子,即专门以加价销售已购车票,并以此获利的人的俗称);此外,因为人口流动大,在火车站、汽车站等地人口过分集中也引发了不少社会安全问题。
有学者认为,造成春运压力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极度不平衡以及教育资源分配过于集中,与此相关的还包括东西部差距、城乡差距及剩余劳动力等问题。
显然,要在短期之内完全消除春运压力以及其带来的问题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应该庆幸,政府在这方面投入的关注与努力已经取得不少可喜的成果,衷心地希望情况会变得越来越好。顺祝各位返乡的游子旅途顺利!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