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February 1, 2007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出身仕汉羽林郎,
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
纵死犹闻侠骨香。”

王维的《少年行》道出了当年许多长安少年的梦想,霍去病无疑是这个梦想最好的实践者。

霍去病出生于一个传奇家庭,他的母亲是个私生子,他本人也是一个私生子。如果不是幸运女神降临的话,作为一个女奴的私生子,霍去病可能永无出头之日。然而,奇迹降临到了他的家庭,随着霍去病小姨子卫子夫的得宠,卫氏家族从此平步青云,加以军功起家,成为一门五侯的豪门望族。

也许是深受舅舅影响的缘故,霍去病自幼就精于骑射,并且很早就展现其为将的过人才华。 元朔六年 (公元前123年),年仅18岁的霍去病率领800骁骑深入莽莽草原好几百里,以其独创的“千里奔袭”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这次战斗杀死匈奴2000多人,匈奴单于的两个叔父一个毙命一个被活捉。第一战就有如此战绩,未及弱冠的霍去病也因此被封为冠军侯。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受封为骠骑将军,同年春、夏领军先后的两次河西大战,使匈奴的实力受到很大的打击。两次河西战役之后,匈奴不得不退到焉支山北,汉朝完全控制了河西地区。曾经在汉朝头上为所欲为,使汉人家破人亡无数的匈奴终于也唱出了哀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从此,汉军军威大振,而霍去病更成了令匈奴人闻风丧胆的战神。同年秋天,霍去病出色地平息了匈奴降军的骚乱,妥善处理了匈奴河西投降一事,更体现出其临机应变的过人智慧与胆识。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调集10万骑兵,随军战马、步兵辎重无数,由卫青和霍去病各领5万骑兵,东西两路向漠北进军。霍去病率军从代郡出发,在深入漠北寻找匈奴主力的过程中,率部奔袭2000多里,大败左贤王,歼敌7万多人,俘虏匈奴王爷3人,以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83人,左贤王部几乎全军覆没。在这次长途奔袭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山以祭天,禅姑衍山以祭地,得瀚海而班师。从长安出发,一路奔袭至贝尔加湖,在一个几乎完全陌生的恶劣环境里沿路大胜,这是何等的成就!经此一役,“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长城内外一片和平景象,人民安居乐业。霍去病和他的“封狼居胥”,从此成为中国历代兵家人生的最高追求,终生奋斗的梦想,而这一年的霍去病,年仅22岁。

可惜,霍去病完成如此不世的功勋之后,仅仅过了两年,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24岁的大将军霍去病就去世了。霍去病的墓至今仍然矗立在茂陵旁边,墓前的“马踏匈奴”石像,象征着他为国家立下的不朽功勋。

霍去病生为奴子,长于绮罗,却没有沉溺于富贵豪华,而将国家安危和建功立业放在一切之前。汉武帝曾经为霍去病修建过一座豪华的府第,但霍去病却上奏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短短的八个字,爱国忘家,壮志凌云,震撼人心,刻在历朝历代保家卫国将士们的心里。霍去病少言多行,从不说空话。汉武帝曾经想亲自教他孙吴兵法,他回答说:“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虽然其父从未尽过丁点的父亲之责,但是在霍去病飞黄腾达之后,却也不忘对生父尽孝,并将后母之子霍光带回长安培养成才。

当然,少年将军霍去病也并非完人,可能是因为少年得志,他对士卒体恤不够。由于他经常远距离行军打仗,后勤补给难续,士卒们经常缺衣少食,他却没能做到与士卒同甘共苦;在塞外时,士兵缺衣少食,饥饿难当,他却在踢球寻乐。此外,他也曾因私怨射杀李广的儿子李敢,成为其一大污点。

不过霍去病的光辉是无法掩盖的,戎马生涯短短几年,却彪炳汗青,赶走匈奴对后影响深远。其作战神勇,加上所部是当时最精锐的部队,六战匈奴全胜,每次都是纵横数千里深入敌营,横扫大西北。千载之后,世人仍然遥想少年大将霍去病的绝世风采,为他的精神和智勇而倾倒,为他那不恋奢华保家卫国的壮志而热血沸腾。

1 comment:

Anonymous said...

英雄出少年,
个人才智与机遇得到了最佳结合,
风云际会于西汉强盛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