怛邏斯戰役發生于公元751年,亦即唐玄宗天寶十年,是鼎盛的大唐王朝和新興強勢力阿拉伯阿拔斯王朝為爭奪中亞的控制權而爆發的戰爭,據說戰爭的起因是西域石國“無番臣禮”。其實為了爭奪中亞的主導權,兩大王朝之間的衝突顯而易見,戰爭的爆發在所難免,問題只在于時間的先后而已。戰爭結果是唐朝失敗,但是局部戰爭的失利并不會嚴重削弱唐王朝的實力,大唐在西域的經營也未受到多大影響,以大唐的實力,在中亞東山再起也并非絕無可能,不過接踵而至的安史之亂和藩鎮割據,使得唐王朝無力繼續經營西域,致使中亞的霸權落入阿拉伯帝國之手,而中亞各國也逐漸走向伊斯蘭化的歷程。關于唐朝最后退出中亞的爭奪,白壽彝先生認為,唐朝的退出不是因為怛邏斯之戰,而是安史之亂,因為安史之亂,即使是怛邏斯之戰獲勝,唐朝依然會退出中亞,這是必然的結果,個人深以為然。唐朝的邊疆軍事政策導致了大唐的內亂,瓦解了盛唐王朝,以致唐朝在西域的輝煌也隨着盛唐的崩潰而隨風消逝。然而,怛邏斯戰役卻促進了中國文明尤其是造紙術的向外傳播,這實在算是“意外的副產品”——主產品失敗,副產品成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