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20, 2006

旧事重提之打牌

打牌是很常见的一种娱乐消遣方式,在闲暇之余,邀几个牌友一同在鏖战,的确是很好的一种消磨时间方式,也曾经是我的娱乐首选。说到打牌,我的牌龄可算是挺长了,具体的数值已经无可查考了,但是我清晰地记得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经常打牌了,现在稍微总结一下各种玩法的规则之类。

从开始最简单的“7鬼523”(方言就是如此叫法,即取其从大到小5张牌的顺序为玩法名称)开始说起,规则很简单,以2副牌的规则为例,玩家每人摸5张牌,最先摸牌的首先出牌,在手中有牌大的情况下轮流出牌,直到有一方胜出(有些规则则会限制玩家手中至少要留一张牌,除非是到最后没有牌补的时候),然后再轮流补齐5张牌,由胜出的一方先补牌并接着再出牌,如此反复,直到所有的牌补完出完为止。其中单张牌从大到小顺序为“7、王、5、2、3、A、K、Q、J、10、9、8、6、4”,其中A地位特殊,如果是压别人的牌,则按座次规矩,它比K大比3小,但是如果A子是首出的牌,则算是最小的,任何牌都可以压过A。当然也可以出对子,三、四张相同的牌甚至5张,相应的大小顺序和单牌一样,不过只能用对子压对子,三张压三张……输赢一般是根据玩家所“吃”的分的多少评判,其中K、10各算10分,5则是5分,其他牌不算分,不过还有个小小的规矩,那就是最后出完牌的玩家得缴20分给最先出完牌的玩家,最后分数最高者胜出。当然也有一种规矩是比最后谁先出完牌,不过这种规则很少人玩,因为缺少了分数的因素,那大家有好牌都会留着以待最后“冲刺”之用。

接着想说的是“打谎牌”(这个是我根据方言名称和玩法规则编造的玩法名称^_^),这种玩法规则也很简单,把所有的牌大概地分为相应的份数,然后各个玩家分别提取一份,按照一定的规矩(可能是先找到事前规定的牌的人首出,也可能是由猜拳等方式来决定首出)下牌,下牌时所有的牌都是暗牌,并且下牌的人说所扣押的牌都是什么牌(这里的牌有真假之分,亦即可以在真牌之中穿插一些假牌,比如玩家说所有扣押的牌都是“8”,但是他可以在众多“8”之中穿插几张其他散牌,或者可以真“8”和假“8”参半,甚至也可以在众多散牌之中穿插几张“8”。需要注意的是其中的“王”可以替代任何牌,即“王”永远都是真牌),然后其他玩家有两种选择,如果他们觉得玩家在作假,他们可以翻出其中的任何一张牌,如果幸运翻出假牌,则由下牌的玩家把牌全数收回,接着由找出假牌的一方下牌;如果不幸翻出的是真牌,那翻牌的一方则必须把已经压上的所有牌收回,并且由之前下牌的人继续下牌。当然他们也可以选择不翻牌,而是自己再添加同样的牌(当然也可以有真假之分),如此反复,直到有人彻底抛完自己手中的牌胜出为止。起初玩这牌的时候,考的只要是玩家的策略,虽然同时也带有些许的运气成分,但是玩家如何把握撒谎水准、抓住对方心理都甚为关键。可惜后来玩法逐渐变了味,玩家经常都是一次性把所有的牌压上,这样子其实就完全是在堵运气了,策略作用几乎显现不出来,那玩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以至于几乎没有人玩了。

这两种简单玩法都没有多大意思,一般只有较小年龄的孩子才玩,记忆中也没有什么特别值得叙述的咚咚,只是万没有想到简单的规则写出来还挺长的@_@,暂且先就此打住。(预告)接下来想写的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跑得快”和“升级”,规则大家一般都清楚,我就不赘述,而会选择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经历,尤其是“升级”的经历。

No comments: